10萬茶人追捧的“大益論茶”究竟在論什麼?

近期茶圈熱度話題,無疑是一年一度的“大益論茶”大賽正在接受報名中。通過全國各地舉辦的“大益論茶熱身賽”,不少“茶小白”首次接觸和體驗到論茶,益信君近期也收到了“茶小白”們發來的各種提問——“論茶”是誰發明的?為什麼要以這樣一種形式進行比賽?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參加“大益論茶”?

帶著這些疑問,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——論茶,它是怎麼來的?

歷史上的論茶
源於唐而盛於宋

論茶,古時又稱“鬥茶”、“茗戰”,為中國古代茶人的一種雅玩,其要旨在對茶葉進行評鑑,並以競賽的方式評定茶葉的色相、芳香、湯色、湯花等,一決品茶技藝的高下。

古之論茶源於唐而盛於宋。在唐代,貢茶制度建立、茶宴形式盛行,相當程度上促進了品茗藝術的發展,鬥茶之風也就應運而生。在〖清異錄〗所記載,五代詞人和凝嗜好飲茶,在朝時“牽同列遞日以茶香飲,味劣者有罰,號為‘湯社’”,呈現出鬥茶之氛圍。

▲北宋趙佶《文會圖》,描繪當時茶宴、鬥茶的盛大場景。

兩宋時期,中國茶業進入鼎盛時代,論茶之風進一步興盛,在宮廷、文士、僧侶、大眾等各個茶文化圈中風行。如宋時民間的“賣茶擔”,便處處體現中國的古茶俗之美。赤日炎炎,賣茶人於市井中沏煮茶湯遇行人少時,便擔歇柳蔭下,以鬥茶為樂。 《夢梁錄》中記載:“在五間樓前大街坐鋪中瓦前,有帶三朵花點茶婆婆,敲響盞掇頭兒拍板,大街遊玩人們看了,無不曬笑。”這種以論茶取樂的習俗,正是當時市井的生活之美。

▲電視劇《夢華錄》中展現的宋人鬥茶場面。

鬥茶,常常是相約三五知己,各取所藏好茶,輪流品嚐決出名次,以分高下。據趙信《大觀茶論》和蔡襄《茶錄》等記載,其主要有備茶(炙、碾、磨、羅)、備器、取火、候湯、熠盞、點茶(調膏、擊拂)等程序。這種論茶形式,除評鑑茶品、水質、茶具、煮水火候外,還要求茶人掌握相關技巧,是中國古代品茶的最高級形式,與當今的名茶評鑑大致相當。

▲元代趙孟頫《鬥茶圖》

近現代的局面
亟待重振華夏論茶之風

時至明清時期,隨著散茶全面替代團餅,宋人的鬥茶之趣逐漸煙消雲散。此後在中國飲茶史中,再未出現一種以廣泛的茶人參與為特徵的論茶形式。

論茶這種茶事活動,伴隨著中國茶飲與茶文化興衰的歷史。一方面,見證著歷代茶人以精湛之茶藝承載厚重之茶道的歷程;另一方面,也賦予中國茶文化以通俗鮮明的傳承形式。今人所繼承的各種品茶、評茶、鑑茶、知茶的傳統也由此而來。

儘管當代茶界仍在以各種形式的茶會活動力圖重振中國論茶之風,可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精神內質,都與中國古之論茶相距甚遠。人們期待一種能夠承續、詮釋、光大古之論茶的嶄新形式,這也正是“大益論茶”興起並備受茶界推崇的根源所在。

▲現代茶會及論茶場景

“大益論茶”大賽
打造現代論茶賽事“天花板”

“大益論茶”起源於2008年的“勐海論茶”,繼承了傳統的“論茶”形式,並不斷創新、光大。 “大益論茶”以倡導品茶、辨茶,普及普洱茶品飲知識,傳播優秀的中國茶文化、復興中華茶道為主要目的,對參賽者不設年齡、性別、地域等限制,只要喜愛飲茶、善於辯味、感官靈敏,不論是專業茶人或者業餘茶飲愛好者,都可以申請參與比賽。

▲2013年“大益論茶”
▲2015年“大益論茶”

“大益論茶”通過參與性強的“辨茶”競技、“品茶猜嘜號”等形式,考驗參賽者對茶品的品鑑識別能力;讓普洱茶愛好者藉此機會品飲普洱界中的經典之作,把健康、科學的普洱茶品飲知識普及給大眾;全球茶人、頂尖高手藉此賽事契機聚集一堂,以茶為媒、以茶會友,實現茶技交流、思想交融。可以說,“大益論茶”賽事既見證了中國茶人以精湛之茶藝承載厚重之茶道的歷程,也賦予中華茶文化以通俗鮮明的傳承形式。

▲2018年“大益論茶”

集專業性、實用性、趣味性、挑戰性於一體,這大概也是“大益論茶”能夠吸引眾多茶人參與的原因!迄今為止,已有近10萬名茶人先後參與到此項賽事中來。

▲“大益論茶”賽事規模覆蓋全國,包括港澳台地區,並進一步延伸至東亞、東南亞。

“2023大益論茶大賽”正在接受報名。告別三年疫情,賽事重燃戰火,這必將是一場茶界盛事、頂級比拼!只要愛茶嗜茶、勤學苦練,都可以喝透大益茶,成為業界品茗高手。賽事更設百萬大獎,進入決賽,獎勵覆蓋率達100%,等你來參賽哦!

點擊這裡
進一步了解2023“大益論茶”大賽

 

 

文章來源 | “大益茶”微信公眾號

Scroll to Top